4藏象

  藏象学说是现代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学者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其生理、病理物质基础;从干细胞及微环境角度、基因组学角度探讨“肾藏精”本质;从肿瘤微环境角度,研究健脾和胃法治疗或辅助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等。

  谢小峥等对于“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影响代谢的生理学基础总结了包括边缘系统论、激素论、应激反应论等多种观点。詹向红等提出肝疏泄失职是加速脑老化认知功能衰退进程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与长期反复的心理应激状态导致的人体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研究表明,“肾藏精”与在网络整体调控下的内源性干细胞“沉默”休眠、“唤醒”激活、增殖分化以及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报道,作为抗衰老基因,携带有遗传信息,在肾脏表达丰富,参与调节钙磷和骨代谢。补肾中药和方剂,可以提高的表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肾脏疾病的病理改变。因此,基因具备了成为肾中所藏之精物质基础的潜能。

  陈玉龙等研究健脾和胃的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发现其可改善食管癌小鼠的生存质量、保护脏器、防止食管组织损害;体外实验表明,六君子汤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信号通路有关。

  对脏腑关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研究,发现肠道功能紊乱可以导致肺脏损害,肺病患者可伴有肠的损伤。肺病以通腑治疗疗效肯定。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肺病及肠咳嗽模型小鼠大肠组织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过氧化物氧化还原化酶-(-)基因或蛋白可能是肺与大肠之间沟通的“信号”。表明肺与大肠之间存在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物质基础。